著作權說明

2012/06/07

回「出生地」走走

1956年秋,我出生於西螺新街(廣福里文昌路),小五那年跟老爸遷住虎尾,一晃眼四十五年了
下午偶有機會回來「大通」,就是現在稱為「老街」的延平路,熟悉的味道,陣陣的,久久不散
當時大通「市阿頭」車水馬龍、人聲鼎沸的「東市埸」;如今,物換星移沒有了生氣,靜靜的,卻可以聽到她的嘆息聲
她用僅剩的殘餘,勉強支撐所謂的「藝文」的價值,政治真的可惡又可怕


上一代留下的「巴洛克式」建築,子孫在屋頂加蓋了「烤漆板」樓層,藝術價值抵不過實用的需求


約莫三坪大的竹藝攤位,聽說公所收月租1500元


油畫老師免費指導小朋友作畫,無價的藝術得以傳承


痛罵「無能政府」的所在


凝視許久,彷彿聽到了聲音


已退休的勞工在這裡製作「竹蜻蜓」消磨他的時間





位於「二通(中山路)街尾」的「兒福中心」。門面大字是我1995年寫的,因為是以實際大小書寫,記憶猶新


「字有多大」?紙是「攤」在地上寫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