著作權說明

顯示具有 經驗分享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經驗分享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2/05/12

淺談曝光



相機如何曝光?
你要如何曝光?



【相機如何曝光】

半按快門時,相機透過選用的「測光模式」,取得「測光點」的「曝光值」,來進行曝光。

「測光模式」是相機內建的測光方式,每家不同但都大同小異。
►全域(全區平均、矩陣加權):以整個畫面計算,過亮或過暗的大區塊會影響演算的結果。
►中央(中央加重):以中央部分,約畫面的1/3計算,其它2/3如有高亮點(燈光、太陽)仍會有影響。
►單點(點測):以測光點部位(約畫面的3/100)計算,最不受干擾(除非故意對著亮點)。

「測光點」一般都和「對焦點」連動,沒有CPU的鏡頭則是正中央的對焦點。
「曝光值(EV)」是相機依光圈大小、快門快慢、感光度高低,三選項的值,組合而成的一個只有相機懂的數值。

完全按下快門時,相機依「曝光值」在「感光元件」上記錄下每一像素的內容,完成曝光。至於那些不一定要了解的「像素的內容」(如〝像素記錄分析〞〝感光元件對光的線性對應〞等等的專業知識),有興趣者就自行探討吧!

【你要如何曝光】

《先了解使用中的測光模式》
測光模式是影響曝光的關鍵,正確選用測光模式是精準曝光的要件,因此,拍攝前應該先了解使用中的測光模式。

《你是怎樣「測光」的?》
是不是測主題,落在中灰亮區?
是不是有時候亮部已經沒有層次細節,暗部看不到東西?

介紹二篇精闢的文章,希望你能找到答案。

淺談曝光策略
數位分區曝光系統的運用

《要了解測光內容,才能精準曝光》
「測光內容」是指畫面中主題、亮部、暗部,分別落在那個曝光分區。
亮暗部是否已經超出寬容度之外了?
選擇「亮部決定曝光」,主題是否需要補光?要補多少?
不清楚曝光內容而按下快門,不只是「浪費快門數」的不智之舉,而且將會是無法突破的最大瓶頸。

《選擇容易解讀測光內容的拍攝模式》
使用P、S、A模式,測光點的亮度值都設在中灰亮(不暗不亮),就是指示器的正中央歸零點,這時你只會看到兩個數字(光圈和快門)所合組的「曝光值」在時時的變動著。倘若指示器突然跑出來閃爍不停,這表示相機無法找到合適的「曝光值」,也就是說此時測光點的亮度值已經落在寬容度之外,有的相機這時會讓你無法按下快門。在這些模式下顯示的測光的內容比較難理解,因為要記住閃動的數字作分析,好像是電腦的工作,何必自討苦吃。

使用M模式,曝光指示器會直接告知目前的測光點,落在那一個「曝光分區」,倘若測光點已超出寬容度,相機仍可完成拍攝,因為在這個純手動的模式下,相機是完全聽命於拍攝者,所以從此模式入門,比較事半功倍。

《注意光圈、快門的組合》
「選錯光圈」是初學者最不容易發現的過失,因為不管光圈的大小,一樣都能準確曝光。
(ISO固定〝f5.6,1/250〞〝f8,1/125〞〝f11,1/60〞曝光值是一樣的)
小光圈能表現主題的細節層次
大光圈能使背景的模糊,突顯主題
所以,入門時這方面要多注意研究。

「適當快門」才能拍出想法。
快快門能凍結飛行中物體
慢快門能讓小溪涓涓細流
放慢快門時要注意「安全快門」。

【曝光之後成了曝光之前】

《即時檢視照片》
►「高光顯示」已是目前相機的基本配備,它能讓你即時修正過曝的缺憾,但是要如何記住你過曝的點是落在指示器的那個分區位置,這就看你的反應了,任誰也幫不了你。
►「直方圖」是相當重要的資訊,尤其在亮光下無法看相片時。為了避免浪費你的亮光區,儘量「向右曝光」應該會是你打開直方圖的第一個衝動。
► 除非嚴重瑕疵,千萬不要馬上刪除照片,因為許多缺失可以在後製時發現而加以修補的,這點務必養成習慣。

《進行「曝光補償」來修正曝光值》
►使用P、S、A 模式必須配合按押「曝光補償鈕」來進行修正,修正後一定要記得按下「曝光鎖定鈕」來確保你的補償動作,因為移動對焦點將會產生新的測光點,相機會重新測光,你就「做白工」了。
►使用M模式,直接調動任一改變曝光值的數據來進行補償修正。不再調動曝光值就是「曝光鎖定」,你應該不會不理解吧!

【一些名詞的簡單說明】

►動態範圍:指拍攝場景或主題從最暗到最亮的光度範圍。
►寬容度:指相機在記錄像素時對「動態範圍」的容納程度。
►安全快門:指拍攝時不因人體晃動而造成失敗的快門速度。
►亮度分佈圖(直方圖):指照片的像素內容(亮度、sRGB)用縱橫座標表示的統計圖表。

2012/04/28

分區曝光.直方圖

參考資料:淺談曝光策略





「直方圖」是把像素的「元素內容」以曲線在xy座標上呈現。

橫座標(x)色階亮度值:0代表「全暗黑」(左),255代表「全亮白」(右)
縱座標(y)色階數量值:0代表「全無」(下),255代表「最多」(上)

數量越多,在畫面中所占的面積也就越大

2012/04/16

拍攝荷花經驗

2011.06 仲夏拍的兩張荷花

《圖一》


拍攝時間為午后三點,正值「頂光」時段,拍出這般訝異的主因在於主題與背景光差過大(超出寬容度)、背景過於深遠「吃不到光」,所以「一片烏黑」。再者,過強的「頂光」直射白色花瓣,產生四處亂竄的補光,想正確捕捉主題的光影,就成了問題中的問題。因此,本圖找不到一絲的美感,有種陰晦死沉的不祥氛圍,美麗聖潔的荷花被我糟蹋了。至於什麼是「美感」?這會扯出許多無謂的紛爭,因為每個人對於「美」的定義不同。我認為,別人的老婆「卡水」的原因,其實只是「驚鴻一瞥」「回眸一笑」的「新鮮感」而已。因為幾年來,「鹹魚」勝過「現撈」的經驗告訴我,自己的老婆才是「耐看型的美」絕對錯不了!

《圖二》


檢討過後隔兩天,選擇清晨「側光」時段,企圖捕捉主題的立體感。選用「大光圈」嚐試打散背景,提高快門(克服手持和微風),終於拍出「想要的」亮麗陽光,自然的主題。本圖「淺景深」的運用就不再贅敘,攸關背景雜亂與否的關鍵,在於取景,把影響主體視覺的因素去除,應該是攝影的基本功。滿意的背景是成功作品的必要,所以攜帶工具清理一下背景,你應該也能接受吧!這圖朋友有幫忙清理,如何?呼朋引伴同拍很重要吧!

最後談一談主題:〝說不出自已作品缺點的「攝影大家」,哪裡會懂得別人作品的優劣好壞?〞每個人都知道「注意光源」與「慎選光圈」是好作品的要件,但,常聽到的檢討卻都是「回家後才發現」的搥胸頓足。因此,累積拍攝經驗是十分重要的,直接拿作品向好友討教,應該可以省下你不少快門!想想,你是不是「攝影大家」?